2018年你买房了么?
假如你是一个普通的购房者,并且你买了房子,我直接问:你买的房子跌了吗?
为什么我不问,你买的房子涨了多少呢?
普通的购房者,在这次厮杀中,涨的概率太低了,在2018年买房的,到现在能涨的,也只有专业的房产投资人士。
列出来一组数据吧。
2018年买了沈阳的房子,从五千多涨到了一万多,涨了。
2019年买了济南的一套,当时房价一万八,我买的价格一万二。
本以为这个应该绝对安全,但是现在价格也降到了一万三,总体也算涨了。
2020年看到济南房价降的这么狠,我又忍不住了,又买了一套,单价一万六,这个价格属于捡漏的价格。
要知道我买的这套房子,当初单价是二万四的,一平米降了八千,一百平的房子,八十万没了,这个房子我感觉值!
至于2018年以前买的房子,涨起来都不算是本事,那时候买房,猪去买一套,都能涨起来!
房产投资就属于逆向投资,越是涨的猛的时候,越不能买,越是跌的狠的时候越要买,
从网上找到了一组数据,跌幅最大的是廊坊,但是山东跌幅最大的两个城市就是青岛、济南。
青岛跌幅第一,济南跌幅第二,虽然北方一片惨淡,但是南方却热火朝天。
成交规模基本上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供需关系最终决定着价格,由这些细微处,可以看到这些城市未来房价又会是一个新高。
济南要不了几年也会重新涨起来的,并且还会创新高的,过几年肯定还会有一大批人在网上喊:房价太高了,买不起。
要我说:活该。
我个人感觉,未来新房终究不是趋势,二手房才是大势,而强二线城市的交易增速的变快, 也在验证着我们原来面授班的时候说的,买房一定要在一线二线城市。
今年全球都在货币大放水,每次大放水,穷人都是最大的受害者。
其实这几年全球大放水,并没有造成很严重的通货膨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钱都去了资本市场, 并没有推高实物和服务的价格,所以造成了有资产的都是得益者,没有资产的都是受害者!
现在全世界贫富分化都很严重,资产回报远超劳动回报,富人由于具有资产,就进入了钱生钱的正循环,而穷人没有资产,就成了被抢劫的对象。
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尽快买上资产,跟上大趋势。
最近这几个月,深圳很多区域的房东都开始惜售,开始偷偷地调高售价,房价拉升,只是迟早的问题。
但是房价不会像前几年那种暴涨了,有一些端倪可以看出。
一直以来房贷可以说是市面上利息最低的一种贷款,从1992年房贷制度诞生就被认定是一种普惠性质的贷款,但是从今年开始这个已经开始转变。
个人购房贷款制度最开始是为了解决老百姓购房资金短缺问题,当时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是9%而房贷利率仅为6%。
在那个年代,挣钱不是银行的首要任务,原因就是为了维护老百姓生活稳定,这是政治任务。
即便是接下来的N年里,房价犹如肥皂泡一般的飞涨, 房贷利率始终没有怎么变化,依旧延续的是降低老百姓购房负担这一个理念。
个人首套住房贷款享受特殊的贷款政策,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
随着房价持续不断的上涨,住房贷款占据了家庭债务的绝大比例,这种资产债务的增加会严重压缩消费类支出。
2019年央行开始实行LPR,也就是市场化利率,这开始标志着房贷作为普惠性贷款的历史使命开始终结。
接下来扶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将会成为银行新的政治任务,就像当年房贷利率降低是为了维护老百姓生活稳定那样!
哪怕房价没有了暴涨,也要继续买房,千万不要做其他投资,对于普通人来说,投资99%意味着赔钱!
今年很多人都很难过,说自己很穷, 你穷,可能不是因为你消费过度,而是因为你攒的钱都被巨雷卷走了,国企暴雷,某某投资暴雷,某某房地产公司暴雷,踏中任何一个雷,你前半生的积蓄将会一无所有。
成年人的世界,靠劝是没用,只有自己跌的鼻青脸肿才会有那么一点点用。
原来的时候,一旦项目暴雷,涉及到的人数众多,监管部门的态度是立即出手整治,但是现在你再看监管部门对于爆雷的态度。
态度很明确:该死。
这几天很多金融科技平台开始陆陆续续的撤下了多款互联网存款产品。
为啥?
原来的时候银行分为地方性的小银行和全国性的大银行,每个银行的存款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设定。
小银行没有名气,为了更好的揽储,所以利率要给的高一些。
大银行因为口碑好,网点多,相对来说存款利率要低一些。
现在互联网金融平台来了,一些小银行攀上了这个大平台,他们的高存款利率,可以从全国吸收存款。
他们的负债水平一跃变成了全国性的银行,这就动了很多人的利益,所以就有了下面这个讲话
。
2020年12月20日,原财政部长楼继伟说:要防范数据金融平台一家独大,防范大而不能倒的风险。
美国金融走在我们的前面,也有一些好处,就是美国可以给我们趟雷。
美国给我们的经验是一些特别庞大的组织,庞大到“大而不能倒”。
这些组织出了问题,美国得输血给他们,假如不输血,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这就会导致一个现象,赚了钱归他们自己,赔了钱国家兜着。
这次楼部长讲话就差把马云的身份证号念出来了,威胁到国家的垄断绝对不允许出现。
说到垄断,贝壳在房产圈里也几乎处于垄断地位了。
这几年垄断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就是不知道马老师被监管之后,贝壳会不会收敛。
假如没有收敛,以后整个房产圈几乎都是贝壳说了算,从开发商一直到购房者,都将会被贝壳扒一层皮!
为什么?
只因为大部分购房者仅仅是普通人,他们不懂什么买房的策略,买房的风险,有的仅仅是别人说好,他们就感觉好!
这就导致了他们成了最容易被收割的一群人,而学过房产投资的人则不会,因为我们有了最起码的分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