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火的电视剧《流金岁月》里,一段上海父亲对于女儿的婚姻劝告,挺令人印象深刻的。
当蒋南孙看着那个在三林买房的女婿,对女儿说:“三林?外环啊。住在复兴路,你不一定幸福,但是住在那么远的地方,你肯定不幸福。”
“这不是房子贵不贵的问题,也不是旁边有没有太平洋百货的问题,那是你们之间人生差距的问题。”
听到了么,父母对于孩子婚姻幸福与否,评判的标准在于:房子买在上海什么样的地段。
也许看剧你会觉得这是戏剧影视的夸张效果,但我想要告诉你,现实可能会比你想象中的更加赤裸残酷。
最近,2021年房贷计算器小编去了一趟那个最近频频登新闻上热搜的:人民公园相亲角,在这个全国最著名的线下婚恋介绍所,同样也是最坦然把房子当作婚姻筹码的地方。
走了一圈你会发现,在相亲角里判断一套房子好不好,和什么开发商、精装、户型、配套、价格、采光通风统统无关。
因为在这里谈论的不仅仅是房子,更多的是房产,和这套房产背后能给婚姻带来什么样的资源和保障。
恐怕,再也没有一个地方能比相亲角,给我们如此独特的视角,去看现实里的房产这件事了吧。
1
相亲角的重点词汇,你可能想不到,最高频的竟然会是这些!
独立婚房、无贷款、少许贷、电梯房、动迁中、商品房、市中心、内环内.....
假如今天你是单身男士,想要在相亲角里的那一张小小的白色A4纸上,最快速直接吸引女方的注意力
那么,关于房子的描述,都一定逃不过这些词。
“有房无贷”,意味着房子已经全款买下,或者为父母留给孩子的婚房,未来双方都不用承担月供的压力,生活质量有保证,在上一辈眼里没有负债总是最好。
有一位阿姨这样和我说:“我们在上海有房,工资多少其实无所谓,可以把现在的工作辞了,找个轻松点的。”
甚至,他们会把贷款情况说的明明白白:0贷款、少许贷、100万贷这几个词重点出现,都一定程度上是作为男方向女方表示:房子贷款少,在上海未来生活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由此,相亲角一条关于房产的鄙视链也开始隐隐出现,有贷款开始,负债多的房子无疑是处在鄙视链底端的。
“独立婚房”优于“有房”的,“独立”两字是重点,是在告诉对方将来结婚后并不需要与长辈同住,可以保证两代人未来之间不会相互过多的干涉,正中下怀,精准营销。
“电梯房”、“电梯楼”更加像是在相亲角这个特殊场所,才会被单拎出来的词语。
电梯房鄙视多层建筑,说明次新房才是相亲角阿姨眼中的好房子。这一点也和上海市中心有大量未拆迁的老破小有关,电梯房意味着更高档舒适,相对价格也更高。
“好几套房动迁中”,同样是一语双关的说法,一是表达了在上海有房,二是老房子动迁后又会按照户口拆迁为好几套房产,这就是资产沉甸甸的家底啊。
“内环内”、“市中心”、和“家住黄浦”表达的不是同一个意思,内环房子起步价10W,可“市中心”代表内环内最核心的区域,上海的市中心本地人认可的上只角黄浦和老静安,但绝不会承认虹口闸北是市中心。
所以在上海,男方几乎把“拥有房产”作为来到相亲角的必要条件。
并且,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对于男方来说,房子在这里的考量权重,是远高于工资的。
什么意思?
作为男方,如果上海市中心有房子,那资产是千万级别并且还会增值,所以你月薪七千,那是锦上添花。
没房产,即便年薪50万,也很可能“在上海一个阁楼都买不到”,所以男方再想用工资来凑,怎么凑也凑不到这条鄙视链的中上游。
反观相亲角的另一大阵营,女方对于自己更多的不是房产的描述,更多的是“独生”、“清秀”、“漂亮”、“善解人意”等等,
但是绝大多数女性,都要求另一半拥有“独立婚房”。
要不上海有房,或在上海准备买房。
也有不少女方家庭愿意接受男士目前无房,前提是“优秀的可共同贷款买房”。
所以,有网站做过调查问卷,男性在相亲角里关于自己房产的描述,大部分是这样的:
这些词背后代表的不同寓意、不同背景、不同筹码,大家可以细品,这可能就是相亲角里最大的特色了吧。
2
当你拿着房子这张入场券来到相亲角,会发现里面还有一条鄙视链。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相亲角看到很多有关“希望是杨浦人”“我是老静安人”等词语出现的原因。
就拿电视剧中的章安仁来说,他家的房子在三林,地处上海的浦东外环,对于上海人来说,三林属于郊区了。
三林的房价,在上海大概在是6万/平,在普通人眼里,章安仁在还没有开始工作的时候就能够在三林买一套房,虽说是贷款买的,也算是一件很有实力的表现。
但是对于在上海复兴路有一套价值几千万的蒋家来说,三林的房子和复兴路老洋房,两者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所住的地段其实就代表了你生活的圈层,即使他们家住在复兴路,并不是最有钱的富豪人家,但是每天你所接触到的人,就是你将来的人脉。
甚至,南孙的爸爸其实给章安仁指了一条明路,将三林的房子卖掉,在市区买一个小房子,也许房子小,但是地段的价值和阶层却不一样。
鄙视链存在于板块之间,同样也在环线圈住的地方。
毕竟,内环与内环的房子,静安和徐汇的房子强强联合,才能走上人生巅峰啊!
尤其在上海的大环境下,动辄8万/平、10万/平的房价,背后都是两个家庭在付出。
这一幕同样也在现实中的相亲角上演,“住外环不幸福”这样的观念,的确存在于很多上海父母的择偶标准中。
所以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上海相亲角经常会出现徐汇女,静安男,闸北女,虹口男,一开始就亮出身份,将信息透明化,知根知底同时也像身份标签一样,伴随着在相亲角的市场里流动。
什么叫板块鄙视链,这就是父母对于子女寻找另一半的要求,首先是要门当户对,最好一加一大于二。
就是你家的房子要和我家房子势均力敌,就像两家企业合并,而不是我有房,你无房,或者我上只角,你下只角,这不是强强联合,而是我收购了你。
在相亲角这个地方,充分体现了婚姻本质上是一场合谋,房子是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
3
相亲角的出现,原本是为了高效地解决儿女婚姻问题,这也是上海的相亲角为什么会在人民公园这个地方得以蓬勃生长的原因。
谈好了,直接可以去对面的南京西路找一个安静的餐馆坐下来细聊啊。谈不好,继续往前走走看看,就当遛弯健身了。
因此,相亲角的格局分布,同样也遵循了人与人之间,高效匹配的原则。
我来和大家解释一下,如果你是第一次去到上海相亲角,逛了一圈你会发现,相同条件的人都被安排在了同一个地方。
有本地角、海外角、外地角三个阵营,里头共有三类:上海人、新上海人、外地人。为了节约时间,大家都是按照各自条件相似去寻找同类,缩短圈子,减少时间成本。
走过几条弯弯曲曲的道路,地上摆着一份份白色过塑的资料,上面罗列着适婚或者晚婚男女们的条件和择偶标准。
站在移动门外向内看,人头攒动,清一色的父母辈。
这里少有年轻人,他们变成一条条信息附在这些牌子上,看多了就能发现,其实标签也有统一模板,信息点包括以下:性别、年龄、户口、毕业院校、房产、以及想找什么样的。
在这个相亲市场上,房产就非常突出地变成了一种筹码,出现在父母对于儿女婚姻的谈判桌上,成为双方互相打量评判的必需品。
4
相亲这种形式,本身就意味着把条件摆在最前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相亲角也有言论妖魔化,存在一些奇葩的现象和争议。
但我真正走进这些人群里,其实都是普通人的父母,都有一颗希望孩子能有个温暖的家庭的心。
其实不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在上海结婚,都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
你可能不知道,上海是全国结婚率最低的城市,千人里仅仅只有4人成家,相亲市场的庞大产生于这样巨大的需求之下。
如果以房产的角度去看这现象会更耐人寻味,对于上海本地人来说,最希望的就是叠加效应,寻找合适的本地人,所以他们的婚姻可选择对象本身就相对较窄,导致结婚率低。
相亲角本身是上海人之间的婚恋介绍所,慢慢发展成为规模后,涌进了更多人群,新上海人,外地人,现在甚至还有00后。。。
有数据统计过,相亲角的平均岁数大概是35+,其实不难理解,对这群人来说快速了解对方的房产为什么重要,因为他们的时间宝贵,试错成本很高。
那些被用三言两语去描述的一套套房产,虽然在我们看来可能会比较扎眼。
2021年房贷计算器小编认为这就是他们的父母当下能够最直截了当去判断,对方所拥有的条件,是否能够让自己的儿女未来幸福的一种方式罢了。
原来这才是相亲角那些房产背后隐藏的真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