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广州房地产市场推出的一项重大改革,不仅涉及大大小小的开发商,也关系到千千万万的买房人。
广州政府亮剑,现在,每一个新拿地的楼盘项目,都要给房子“上保险”了!
天下买房人,苦房屋质量问题久矣。
根据《中国建设报》推出的2019年责任地产3·15调查数据,房屋质量问题维权投诉数量居房屋各种维权之首。
我们的后台也经常有粉丝留言,吐槽他们的遭遇:
可见,房屋质量问题频发,已成重大的民生问题。
现在,政府强势出手,相当于给各大开发商戴上“紧箍咒”。
通过保险手段,保障房屋质量安全——此举将给行业带来重大影响,不吝于一次“大洗牌”。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还为此保险的投保金额确定了统一标准:
2021年房贷计算器小编了解到,商品住宅在整个保险期限内,广州的政府指导费率为不低于1.35%。
也就是说,这个保险是有规范制约的,而且不能随便买了交差。此举为房屋质量增添了一层保障,减少房屋质量维权,老百姓笑了,有关部门也放心了。
这场颠覆性的变革,能够彻底解决房屋质量维权的痼疾吗?
这份重磅文件,出台的过程却有些“静悄悄”,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其实,很多人都忽略了它即将带来的行业巨变。
去年7月,住建局、银保监、金融局、规划局联合正式印发《广州市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
紧接着在12月底,进一步发布了《广州市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
《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广州市行政区包括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安置房在内的新建住宅工程,都应购买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简称IDI)。
在保险期内,若业主发现住宅存在墙体开裂、漏水等质量缺陷,可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申请!
这对开发商来说,是一个带有强制性的“必选项”。
事实上,2020年7月《暂行办法》发布后,政府的招拍挂文件中都已明文要求投保IDI。在工程验收环节,IDI也成为重要关卡。
本次《实施细则》再次重点提到,建筑企业需要在办理施工许可证之前,签订潜在缺陷保险合同;风险管理机构将在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质量过关。
其实,从长期来看,“上保险”对开发商来说也有好处。
我们都知道,房屋的质量问题除了人为的偷工减料造成之外,也可能存在不可抗力或难以预测的影响因素。
而缺陷保险则能够防范和化解工程质量风险,切实保障开发商的合法权益。
该举措实施,无疑有利于形成双赢的局面。
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其实不算新事物。
它最先起源于法国,已在多个国家发展成熟,目前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使用该保险运作机制,包括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
而在国内,上海也早已做了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
当年的“楼脆脆”事件,由于地基不稳而导致在建房屋倒塌,引起社会巨大轰动,也促使政府的改革。
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探索,就是给楼盘“上保险”。
2012年,上海引入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体系,试点推行住宅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
2016年,全市启动推行住宅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
具体措施上,上海在保障性住宅工程和浦东新区范围内的商品住宅工程实施中,将投保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作为土地出让的条件,强制投保;
同时鼓励其他区县的商品住宅工程逐步推进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
现在,“上海模式”已经实施了数年,取得相当不错的实际效果。
本次,广州市政府推出的举措,动作更猛,覆盖的区域更广。
不同于上海一开始仅针对浦东新区范围内的商品住宅,本次《实施细则》明确提出,将直接全部面向广州11区,可见广州政府的决心。
对象上,面向的房屋类型也更多。
刚开始执行时,上海更多针对保障性住宅工程,但此次广州这是面向所有新建住宅工程,并对其实施强制性上险,态度上更加强硬。
2021年房贷计算器小编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广州政府将引入TIS第三方质量风险管理服务,尝试探索工程质量保险风控服务,这有助于从源头上全过程规范建设单位的质量行为。
可以说,潜在缺陷保险管理办法的实施如果进展顺利,将能为广州房地产和建筑行业带来一番新气象。
有了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兜底,消费者对房子质量的担心,可以放下一大半。
开发商也不必担心因一时的疏忽,导致最终建立几十年的口碑毁于一旦。
另外,未来发展成熟后,投保的建设单位还有望取消工程质量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大大减少建设资金的滞留成本,更好地盘活资金,提高利润水平。
那么,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是如何运转的?它能保哪些质量问题呢?
《实施细则》有做了详细说明:
保险分为基本承保范围、必选附加险和可选附加险。
其中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保温和防水工程为基本承保范围;
装饰装修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建筑电气工程为必选附加险;
智能建筑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电梯工程为可选附加险。
使用财政资金建设的住宅工程,基本保险范围包括主险和必选附加险。可选附加险是否投保由建设单位和保险公司协商确定。
业主在买房的时候,可多多留意项目的投保情况,以提前识别风险。
另外,关于业主如何理赔也作了相应说明。
业主办理入户手续时,会收到开发商给予的《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告知书》、《商品住宅质量保证书》和《商品住宅使用说明书》。
其中,《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告知书》列明保单号、保险责任、范围、期限及理赔申请流程、争议解决方式等。
保险费由建设单位缴纳,业主遇到相关房屋质量问题,可不必找开发商或政府单位苦苦哀求、申诉,如符合理赔条件,保险公司会直接承担起理赔责任。
可见,保险公司在这一险种的运行过程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责任,也有极高的专业性要求。
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对广州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对承保的保险公司要求非常高。
《实施细则》指出,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采取共保模式。
在广州,共保体可由牵头的保险公司安排,也可以由投保人建议,采用1家主承保公司和不少于2家从共保公司。
《实施细则》对主承保公司有明确的资格限制:
“应在国内2个或以上城市有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主承保经验,并有10个或以上主承保案例。牵头的主承保公司份额不得低于50%。”
在为数不多的重量级保险公司中,中国人保(PICC)是突出的值得信赖的机构。
作为副部级央企、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人保在财险领域一直是国内的领头羊,市场声誉卓著。
其业绩在同行中多年领先,专业和服务水平也是市场标杆。根据中国保险监管委员会数据,人保市场份额稳居首位,占有率高达33%。
目前,人保拥有全面的、遍布全国城乡的机构网络,包括1万多个机构网点,320多个地(市)级承保、理赔/客服和财务中心,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差异化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要知道,我们的住宅分布在广大的市县和乡镇,业主理赔的需求,也必须得到及时的相应。
人保有着承保大型项目的丰富实战经验,实力已经过市场的充分检验。
港珠澳大桥、三峡水利枢纽、青藏铁路、南水北调项目、广州电视塔……这些大国工程,都是由人保牵头主承,提供优质服务。
更重要的是,对于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这一新兴险种,人保也是走在前列,是第一批“吃螃蟹”的行业代表。
早在上海实施该政策之时,人保就率先获得主承保资格,牵头成立了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共保体。
如今,随着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在全国其他地方的推广复制,相关业务已遍布中国多市,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展。
2018年,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在深圳落地。人保榜上有名,成为负责承保该项目实施的保险公司之一。
2019年,北京市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以下简称“缺陷保险”)第一单,就是由人保财险北京分公司首席承保公司签发。
2020年末,人保中标成都市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项目,成为主要的牵头保险单位,将配合成都市各级住建主管部门推动试点工作。
2021年房贷计算器小编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人保绝对是国内该险种的行业佼佼者。
如今,广州引入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人保将积极配合广州住建主管部门,推动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政策的落地。
有中国人保保驾护航,通过专业的风险管理手段,提升工程质量及后续服务,广大业主也可以更放心了。
这一次颠覆行业的大洗牌,必将成为广州买房人的重大利好,让房子卖得更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