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我们聊点轻松有意思的。
前些天我在微博看到一条视频,2021年房贷计算器小编笑出了鹅叫。
事情是这样的,河南周口一位小姑娘,刚刚回老家没两天,一大早她还享受在没有钉钉不看工作群的幸福中。
突然有个熊孩子冒冒然闯进来,边指着她边开心的大喊:
“小姨,你快点起来,有人给你说媒哩“。
看着小皮孩这个兴奋样,似乎有一种“终于有人愿意给这个姑奶奶说媒“的感觉。
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大家都常说,过年回家有三宝——聚会、相亲和亲戚的唠叨。
不知道是否有朋友过年期间也体验了相亲,我是没机会,但巧的是身边正好不缺。
前些天,一起在沪漂泊的老徐喝酒跟我吐槽了挺多自己的相亲感受,甚是有趣。
经过我的威逼利诱他的同意,在情人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我决定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个在“上海有套房,回老家相亲被diss“的有趣经历。
1
“都说北上广容不下肉身,三四线装不下灵魂。要我看是北上广找不到老婆,三四线被百般嫌弃”。
喜欢自嘲为“社畜”的朋友老徐说出这句话时,正在过年期间赶着相亲,而上一场,他刚被相亲对象嫌弃。
他还有一个金句常挂在嘴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差一个女朋友。
而这次过年正好让他把不如意放到了最大。
老徐在上海待了9年,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收入可观,长的一般,一辆新能源荣威开起来嘎嘎响,去年正是他的人生得意期,他自评为“人生高潮”终于来了。
经过了艰苦的9年抗战,老徐去年终于按揭在九亭买了套房,在魔都有了自己的一个窝。
那段时间的老徐有点飘,说自己除了头发快没了,所有的东西都快齐了。
在他炫耀的时候,老徐妈妈及时嘲笑了他:三十多的人了,还没得媳妇。
令他难受的是,并不是自己不愿意找对象,而是公司规定不准办公室恋情,加上工作性质,基本接触不到女孩。
为了帮他脱单,我们俩还有了一段有趣的经历:一起去过魔都著名的相亲角:人民公园。
那是一段,两个三十岁男人至今都不愿意面对的惨痛“黑历史”。
2
周末某天,在去相亲角的路上,他跟我吹自己是个上进帅气又有责任心的三好男人。
2021年房贷计算器小编嘲笑他有这得瑟劲,不如把蹩脚的上海话再练练,待会嘴甜点,说不定上海爷叔阿姨一高兴,事就成了。
但到了相亲角,我们俩才认识到事情的残酷性。
不褒不贬,上海相亲角的准入门槛,不仅仅是要有房收入高,还得有户口,最好是祖籍也在上海。
老徐虽然在上海待的久,但7年居转户还没排上,大写的加粗加黑“外地免谈”,让兴致勃勃转了一圈的我们,灰溜溜的撤了。
后来老徐也想通了,在魔都他是卑微到尘埃的普通人,并不是想象中的人生赢家。
魔都的女孩们,不缺房子,缺的是最好有户口的海龟高富帅。
老徐当时一生气跟我夸下海口:等我过年回老家相亲,这条件在老家还不挑着捡着来?
3
为此他还自学了挺多的相亲攻略:
第一,捏准礼貌原则和赞誉原则。
选择相亲场地要问女方忌口和喜好,多注重礼貌,站在对方角度考虑。像年龄、身高、薪酬、体型,这些雷区尽量不要触碰。
找准细节,适度夸奖。不要商业互吹,比如这顿饭吃的东西还不错,那就可以夸奖对方很会点菜,如果餐厅也是对方提供的选项,那可以一并赞美选餐厅的好品味,类似的夸奖都可以。
第二,柔性幽默式沟通。
别上来问什么价值观人生意义,杜绝问答式沟通,比如多问问具体又不失礼节的问题,比如周末的兴趣爱好啊,根据对方的回答再临场发挥把兴趣点聊下去。
第三,保持同等的沟通输入和输出频率。
问题过于密集,会给对方太强的攻击性和压迫感。多延伸话题,保持流动和合适尺度的互动。
相亲不是独角戏,没有人愿意听滔滔不绝的单口相声。
最后扩大共识,减少分歧。
册那,看起来糙汉子的老徐,竟然懂得这么多。
这一套妙招分享,听的我一愣一愣的,果然是纯正的产品经理,永远知道怎么看待“用户思维”、“用户画像”的问题。
这几个攻略,不仅适用于相亲,简直在生活中也可以通用啊。
这一套下来,加上老徐在老家相亲市场上占据的「天时地利人和」。
在沪收入不低,有房有车;
有个大姑在居委会当主任,社交甚广,主动披肩上阵,说对象肯定给搞定;
长相虽然没啥亮点,但人老实本分,属于能挣但花钱少的疼老婆典型。
还不是手到擒来?
而老徐本人也是这么理解的,以为到了老家,就是妥妥的降维打击。
但事实证明,我们都太乐观了。
4
第一场相亲,他就遭遇了“身体暴击”。
相亲当天,老徐精心打扮了下,用发蜡把濒临脱落的头发搞的锃亮。
就像这样图片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穿上一身帅气西装。
据他的回忆,女孩A来到约定地点,长相不错个头很高,但眼睛总是时不时在瞥他脑门,欲言又止。
一番攻略式交谈下来也算融洽,结果他回去兴奋的一问介绍人,对方不好意思的说:
姑娘说不好意思,你的发量像她二叔,怕遗传!
对于女生来说倒是耿直,对于老徐来说,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真心话大暴击。
第二场相亲,他遭遇了“灵魂暴击”。
大家都知道,男方不好问房车情况,但女孩子问问,也是可以理解的。
据老徐的回忆,他们的神奇对话记录是这样的:
“我听婶子说,你在上海买房了,还挺厉害的”。
“也不算吧,毕竟在上海待了很多年,平时开销比较小,自己存起来加上家里的支持,先买了套小的“。
“上海房价很高吧,那你首付付了多少?贷款多不多?“
“额,我把首套3.5成用完了,贷了300多万”。
300多万一出口,女孩当时的脸色就黑下来了。
显然这个对她来说是天文数字。看她的表情,恐怕会想到:你找对象,就是想找人一起还贷款,还是一笔巨款。
姑娘倒是没有直接甩头就走,后面聊到了车……
“男生都挺喜欢车的吧,在上海没有车恐怕不方便“。
“我买了辆新能源,好上牌,也挺方便的“。
“是特斯拉嘛,我觉得那个车很帅的”。
“额,不是,我先用钱买房了,车随便买了个代步就可以了“。
……
简单又聊了会,姑娘后面接了个电话,就撤了。
昨天我给他发了条消息,截止到文章写完的当天,老徐已经相亲了整整4场。
我问他相亲进展如何,回了四个字:情况惨烈。
不出意外,相亲这个事,才刚刚开始,就结束了。
属于老徐的缘分,还没来。
5
这篇文章发在情人节这天,一是为了应景,另一个是想和大家探讨一下,男女对于相亲对于买房的观念偏差。
首先老徐没有错。外貌这种表皮,是爹妈给的,每个人都各有千秋。但他身上有别人所没有的闪光点。
比如懂得站在别人角度思考问题,比如能挣钱少花钱,比如艰苦奋斗在上海买房……
他只是没有预估好现在相亲市场上男女的不同想法罢了。
相亲的姑娘也没有错。第一个看不中就看不中了,耿直也没有问题,大家都是成年人,不想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困扰。
第二个姑娘问问情况也没错,没有感情基础的前提下,谁也不会愿意背上一个突然多出的300多万贷款。
安全感,其实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但又很微妙的东西。
但我的个人看法是,老家相亲的女孩没有看清老徐的上升潜力。
互联网大厂的产品经理,收入颇丰,上升空间也很高。即使年纪迈到而立之年,也并不存外界所说的中年职业危机。
他最少还有十年的职业发展黄金期。
即使真的到了职业危机那天,凭借他的项目经验和资历,到初创公司做个项目负责人,收入和发展也并不差。
这是他的独有优势,可惜老家的姑娘,缺少这部分认知,才会产生思维偏差。
适合老徐的另一半,可能还在上海的某个角落等着他。
2021年房贷计算器小编已经建议他,平时多出去参加社交。不出意外,他早晚会找到那个满眼都是他闪光点的姑娘。
有些事强求不来,真来的时候却汹涌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