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像是要来真的!
哪怕最近3月的调控如此密集,我想99%的人根本不知道背后的意义,你们正在经历楼市调控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银行第一次自断双臂;
深圳第一次低头认怂。
前者,针对进场的资金;后者,针对投机的信心。
之前也有类似的,但是力度根本不够,最多三分力。
你看,央妈亲自下场了。
你看,深圳亲自下手了。
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最难。
不是说银行才是最大受益者吗?不是说深圳永远涨吗?
这一次,楼市的调控逻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对于99%的普通人,哪怕你不清楚其中的逻辑,你只要知道结果就行了:
对你,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1
央妈亲自下场了。
1、房企三道杠,直接卡住很多房企的脖子。
甚至包含了我们非常熟悉的大房企:
恒大、绿地、阳光城、福晟……
2、严查经营贷、抵押贷、信用贷。
从去年12月,一场席卷全国的资金审查开始蔓延,全部都是大城市,全部都是一线、准一线,全部都是过去几年中最热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
这些城市的经营贷、抵押贷、信用贷,要么暂停,要么成本提高,要么夹缝中生存。
3、针对购房者的贷款额度,大力压缩。
2021年房贷计算器小编以郑州为例:
17年之后,郑州市场逐渐回落,主城略有涨幅,远郊跌跌不休。即使这样,银行照样压缩放款额度、延长放款周期,原来还能高评高贷,原来首套利率最低10%,原先放款周期一般1个月,现在完全不行了。
高评高贷基本不用想,
万一征信不行,7成变6成,
放款周期至少至2个月,
首套贷款利率至少15%。
你看,三板斧下去,全都住嘴。
原先央妈只管限贷,至于限贷怎么执行,中间有什么猫腻,资金流向哪里,做什么用途,央妈是不管的。
但是现在,逻辑完全变了,央妈的两只手越来越硬,口子越来越小,从房企,到贷款,到购房者,全面收缩。
刘副总和郭主席的话,还是要听一听的。
2
深圳亲自下手了。
深圳,绝壁是调控最敷衍的城市。
深圳潜力最大、预期最大,这一点没有任何疑问。
但是问题在于,能够像深圳调控这么敷衍的,甚至还不断往市场送子弹的操作,简直是玩得666,每年至少40万人落户,本科直接就能落户,还能领取几万块钱的补贴,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能买房。
同时深圳还拥有国内最开放的金融系统,什么经营贷、抵押贷、信用贷,以及过桥、代持、流水、离婚,一条龙服务到底,这波操作简直了。
这还不够狠,大大去前海炒了一波,豪宅税又炒了一波,40年又来了一波,一大堆的利好猛砸,一顿骚操作下来,深圳涨幅从西到东,高点100%,低点也有30%。
这么高的涨幅用了多长时间?
不到2年。
天津、青岛、沈阳表示哭晕在厕所,西安、杭州、成都、南京表示惹不起。
更无语的是,深圳是怎么调控的?
先是一刀切限价,结果一堆人打新;
然后一刀切社保打新,结果一堆老年人打新;
最后一刀切二手价格,现在都在观望中。
中国最开放的城市,搞着中国最计划的调控。
但是现在,深圳竟然开始也调控了。
先是银行卡流水,下架中介的交易信息,越来越多的银行纷纷表态,也开始学上海搞积分制,第一例以二手房指导价交易也是沸沸扬扬……
深圳再硬的脖子,也架着一把屠龙宝刀,不认怂不行啊。
不过对于深圳,我还是持保留意见。现在只能说有一点调控的样子,这本身就是应该的,我本人对深圳群众的智慧,一向是有所耳闻,这些事只能是长周期的浪花,未来一年才真正决定了深圳的定力。
坐等深圳群众的民间智慧!
3
好,回到开头。
为什么现在央妈、深圳下场,是对所有普通人极其巨大的利好呢?
其实就一点:
供需、名额。
直白一点,把炒房客的名额腾了出来,让利给了真正的购房者。
这一点,非常关键。
杭州7万人摇1万套房子,真是刚需?
深圳40多年的纯白户社保,真是刚需?
之前成都万人摇号,真是刚需?
谁都别装,9成都是投资,真正刚需自住能占1成就不错了。之前限价、社保、有钱一刀切的做法,基本失效了。
央妈和政府这一次的出手,正在改变原本的调控逻辑、底层逻辑,这是针对普通人发出的巨大利好,这是千载难逢的窗口期。
2021年房贷计算器小编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最近,很多深圳购房者都在热议两个楼盘,一个是深圳万象华府638套房子,725人认筹,均价8.8万;另外一个是缙山府407套房,548人认筹,均价8.9万。
这是深圳积分制买房后,最典型的两个楼盘。
两个楼盘的认筹比,都在1:1-1.3左右,整体稳定。
你想想,经过央妈和政府联手打击,先是打掉了资金端的杠杆,然后打掉了名额上的瑕疵,基本上就打掉了至少80%的炒房客。
还想3年抵押贷?
还想打新老头乐?
还想落户就赚500万?
还想离婚代持假流水?
还想做高评高贷?
去求吧。
别说这两个楼盘的地段和前景不行,没有优质学位加持,倒挂太少,比不上西部楼盘的倒挂多、潜力大。
还是炒房客没了,其他都是扯淡。
至少这一段,深圳房价稳定了,情绪稳定了,投机稳定了。
4
你看,这绝壁是好事吧。
这一次的调控,真是普通人千载难逢的窗口期。一定要抓住!
一是市场稳定了,不再暴涨暴跌。
二是投机稳定了,逐渐让利真正有需求的购房者。
这两点,极为关键。
其实侧面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只要想调控就有办法,只要想控盘就有办法,只要央妈和政府联合起来,你说吧,啥事搞不定?
之前,还是太软。
问题来了,这个时候,摆在99%的普通购房者面前的问题,不再是炒房客抄了你们的后路,而是当他们把机会让你们的时候,你们是不是能够硬的起来?
会不会:
比如:
合肥滨湖、政务都不好抢,跟不跟?
郑州省实验的学区房爆了,跟不跟?
上海五大新城利好出来,等不等?
深圳房价处于盘整期,跟不跟?
南京、杭州、上海摇号,要不要继续?
剩下几十个普通城市,自住买哪里?
北京除了东西海朝,其他片区中不中?
广州市场很火,但是外地限贷,跟不跟?
……
2021年,调控重拳,楼市分化。
最大的分化,根本不是城市,而是购房大军中的人。
北上广深杭宁动辄3-10万+,只能是有钱人的游乐场。
喊了4年的房住不炒,有钱人大赚一笔后潇洒退场,90%的普通人成了别人上天的垫脚石。
这么狭窄的买房渠道,拥挤着这么多的投资小白,全国数百个城市,上千个投资板块,数不清的楼盘选择,如何变成深坑绝缘体?如何寻找价值洼地?
5
这一次,一定是普通人千载难逢的时机。
2021年房贷计算器小编知道,你们都以为自己懂了很多:
一线、二线才是最好的压舱石,90%的三四线不能碰,要买小三房不要买小两房,要选优质房企,不要碰公寓……说出的理论一套一套的。
算了吧,你们根本不知道怎么买房。
比如:
除了所在的城市,你们去过几个?
除了这几年关注楼市,你关注楼市多少年了?
除了买过住宅,公寓商铺写字楼你了解多少?
长三角的环沪、珠三角的临深,怎么选?
佛山与武汉、南通与合肥,怎么选?
何时进场的时机,是不是以学区房为准?
难道不是吗?